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深中通道开通后,江门到珠海、深圳都不到一个小时了。“像我这种‘泥腿子。
1月14日,北京朝阳站候车大厅,一位年轻的旅客背着滑雪板进站准备乘车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陈剑/摄
1月14日,焦作车务段焦作车站,后厨人员为加班的客运工作人员送上热汤面。当日该站在日常开行旅客列车115列的基础上,加开临客列车4列。邱晶 张卓群/摄影报道 style=
本报广州1月14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林洁)“以前回去是开着摩托车,后来买了辆皮卡车,现在是开小轿车,但他们对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。”周永福对“情暖驿站”情有独钟,源自10多年来自己的返乡经历。从返乡摩骑的“免费加油”,到“爱心大巴”,到现在关爱每个在路上的人,周永福见到加油站,常会进去,喝杯姜茶,歇个脚。
为了将这幅宏大的画卷呈现得更加线年春运首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记者奔赴祖国东西南北,以脚丈量归途,用文字和镜头还原每一个温情的瞬间,直击春运现场的繁忙与温暖。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视角,一起感受春运首日的脉动,聆听那一份份归家的心声,寻找春运背后那份流动的温暖与不变的情怀。
编者按:春运,是一年中最温暖的迁徙,也是中国社会独特的年度记忆,更是一场穿越时光与距离的情感回归。从高铁疾驰到绿皮车慢行,从繁忙的车站到偏远的小站,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,每年都演绎着无数温情与感动。
1月13日晚,K4159次列车即将发车,一位小乘客正朝车窗外比心。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杨逸凡/摄
1月13日,从北京开往南昌的G893次列车上,黄女士和女儿一起看视频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/摄
1月14日,北京地铁3号线朝阳站,旅客下车准备去高铁朝阳站乘车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陈剑/摄